近视已经成了全民难题,成年人暂且一放,就算你往校园里走一圈,无论是高中、初中还是小学,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都比比皆是。很多家长都是等到孩子抱怨看不清东西时,才后知后觉:原来孩子已经近视几百度了。关于近视的疑问很多,今天我们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常见误区,来为各位家长解答。

很多家长都特别担心,孩子一旦近视以后,度数增长就停不下来了。特别是上学后天天用眼,度数增长肯定更快。虽然近视的确不可逆,但并不只有上学后近视度数才会快速发展。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呈现高发化、低龄化的趋势。所以,无论是学龄前还是学龄后,都是近视管理的关键期——
1、学龄前到小学初期(约 6~12 岁)孩子学业压力的增加、户外活动时间减少,近视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有所加快。

▲图源:网络
2、青春期(约 12~16 岁)这个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高峰期,眼球的轴向长度增长较快,可能导致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。这里要注意了,眼轴增长过快是导致近视度数的主要原因之一。眼轴长度,则是指从眼睛前表面(角膜表面)到视网膜之间的距离。
眼轴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眼睛对焦光线的能力,从而影响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图像的过程。通常来说,眼轴长度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视觉问题,其中眼轴过长与近视有关。

前面说过眼轴过长是近视的原因之一,很多家长带娃去配眼镜时,常常只看到度数的增大,却忽略了眼轴长度增长才是近视加深的重要因素。眼轴过长可能会受到遗传因素、环境因素(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)、营养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。

▲图源:网络
既往认为眼轴每增长 1 mm,近视增长 300 度,但不同年龄和屈光度情况下对应的近视变化量不同。一般来说,近视发生的前 2 年到近视发生后的 5 年,孩子眼轴增长更明显,且在近视发生前 1 年眼轴增长更快。所以,即使孩子还没有近视,也应该定期到能测量眼轴的专业机构,监测孩子眼轴的增长是否超过正常值,并对眼轴等各项视力数据进行连续的档案记录。

发现孩子看不清了,很多家长也及时给孩子配了副能帮助看清的眼镜,以为这样就足够了。但过了一段时间去复查,孩子近视度数却又又又加深了!为啥配了眼镜度数还会加深呢?

▲图源:网络
因为大多人配的眼镜都是普通单光镜片,主要起到干预近视、提供清晰视觉的作用,只能看得清,不能延缓近视进程。而离焦镜片则能够起到延缓近视进程的作用,价格也会相对贵一些。它在单光镜片的基础上增加了近视离焦区域,通过周边紧密排列的微结构镜片产生旁周边视网膜近视型离焦,从而延缓近视进展。
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,家长可以考虑角膜塑形镜,角膜塑形镜也称“OK镜”,是一种采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材料做的隐形眼镜,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,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,是一种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方法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角膜塑形镜并非人人适用。角膜塑形镜属于国家规定的三类医疗器械,主要适用于8岁以上,近视600度以下,散光400度以下,角膜形态正常,无眼科器质性病变等人群,验配前需要进行相应检查,如角膜形态、眼睑张力等,待确认眼表条件符合并排除明确禁忌症后才可验配。
专家简介

